(资料图)
一不小心,就陷进了《罗刹海市》的包围圈,抖音、头条、快手,打开全是相关内容,想出来很难。
翻看这些内容,除了歌曲本身,更多的是各类解读,结合歌词翻旧账,矛头直指四名艺人,全民狂欢式的踩踏,躺枪者瑟瑟发抖,噤若寒蝉。也有网友联系到其他事务进行的解读,反正是一套进去就形象生动,惟妙惟肖,感觉像量身定做一般。
《聊斋志异》本就是一部讽喻性小说集,借奇闻异事抨击社会现实。《山歌廖哉》谐音山歌聊斋,把书里面的故事用歌唱出来,其本身的讽喻自然得到传承,现代社会早迥异于蒲松龄生活的年代,但一照进现实仍然贴切,说明了作品本身强大的生命力。
悠扬动听的一首歌,荒诞怪异的一故事,明明谁的名都没点,却又好像把很多人都说了。无限的遐想引来无数的解读,艺术的魅力在解读中得到延伸,它讽刺的不是某一个人,而是某一类人或某一种现象。
至于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刀郎反攻四名艺人,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,“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”,解读方向体现着解读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,网友认为是在骂谁那是因为网友想骂谁,他们认为把这首歌套进去正好合适而已。
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在流行歌曲中,更多的是表达情爱之曲,突然出来一个讲故事的,还这么有哲理性,就显得很特别。类似《罗刹海市》,早些年歌手安与骑兵的《三年三天》也是一首叙事歌,也受到众多歌迷的喜爱。
当然,《罗刹海市》的成功歌词内容是重要因素,但它借鉴民间小调的唱腔,朗朗上口的旋律,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我们常说要弘扬传统文化,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《罗刹海市》的成功,给我们怎么挖掘灿烂辉煌传统文化做了一次生动的示范。
(徐道发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