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创/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
中国首个国际版“医院标准”进入落地“实操”阶段。3月30日下午,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(中国)首批医院评审认证启动会在深圳前海举行,来自北京、香港、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5个城市的13家医院将作为首批医院参加评审认证。这将助力内地和港澳医疗体系融合发展、医疗规则有效衔接,实现医疗质量同标同质,也有利于中国医院与国际接轨,更方便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。
(资料图片)
13家医院分别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广州)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(广州)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(深圳)、香港大学深圳医院(深圳)、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(北京)、威尔斯亲王医院(香港)、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(香港)、香港港怡医院(香港)、香港中文大学医院(香港)、珠海市人民医院(珠海)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(深圳)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(深圳)、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(深圳)。接下来,这13家医院将“六步走”,完成整个评审流程。通过评审的医院将获颁认证证书,有效期四年,这意味着每四年要进行一次“复审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13家医院中,北京、珠海各1家,广州有2家,深圳有5家,香港则有4家。深圳市卫健委表示,这显示了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、对国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支持,将助力内地和港澳医疗体系融合发展、医疗规则有效衔接。
医院评审认证对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、同质化,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,也是国际通行的促进医疗行业互信互认的重要手段。在全球范围内,美国JCI、澳大利亚ACHS等是通行的国际医疗评审标准。
去年9月22日,深圳率先发布全国首个“国际版”医院评审标准——《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(2021版)》,这是由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历经近一年时间编制完成,并以97%的得分率,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(ISQua EEA)的认证。该标准从医院功能与任务、患者安全与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、医院管理与运营等3个方面,将“三甲”标准与国际标准融合,做到标准只升不降。“我们的标准细致到皮肤科医护人员做激光治疗时的防护,后勤工作人员、医生护士搬运病人会不会扭伤腰,员工使用电脑显示屏会不会损害视力等等。”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说。
医院参加《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(2021版)》,也有利于加强人文内涵建设、完善医院管理制度、提高国际化水平、保障医疗质量安全。对于患者来说,就诊则可以更加便利。比如,通过《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(2021版)》评审的医院,可获得国际认可,尤其是方便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,患者可以直接使用商业保险在该医院看病。
此外,国外医疗评审标准重视的人文关怀和公开披露,也被《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(2021版)》借鉴。徐小平表示,“在国际医疗认证标准里,医院发生不良事件后,主动向患方或公众告知、披露,是必须的。过去十年,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根据ACHS的要求,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,走在国内前列,也受到市民的欢迎,增强了医患互信。经过这些成功实践,我们决定把公开披露等做法也加入了中国的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。”
在启动会上,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宣布落户深圳前海,并获国家卫健委授牌,成为“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”。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落户前海后,将充分依托前海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优势,积极探索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服务,并以医院质量评审认证为基础,持续推进前海深港澳医疗合作交流,助力前海加快实现医疗服务跨境衔接“标准通”。
据悉,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》明确提出,“支持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,建立与港澳接轨的开放便利管理体系”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,正是落实该方案的重要举措。此次纳入首批评审认证的13家医院当中,就包括了前海合作区内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,后续前海也将持续推动更多医院纳入评审认证,积极推动“国际医学创新示范区”建设。
审读:孙世建
标签: